律师在线
法律咨询

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怎么认定(一般保证责任判断标准)

【案情回顾】

张某在2019年的时候作为保证人,在李某和王某的借款合同中保证人处签字,2021年2月张某又作为保证人,在李某和王某的另一份借款合同中保证人处签字,那么,在《民法典》实施后这两处签字所代表的含义有什么区别呢?

【律师解答】

本案,张某只是在借款合同中的保证人处签字,没有其它特殊约定,2019年《民法典》还没有实施,根据当时的《担保法》及其司法解释规定,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,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。

2021年1月1日《民法典》实施后对于上述没有特殊约定的情况规定为,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,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。

因此,张某两处签字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,第一份为连带保证,在借款到期后只要债务人不偿还借款,债权人就可以向保证人索要,保证人应该承担保证责任。而第二份因为签订在《民法典》实施之后,为一般保证,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,即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,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,一般保证人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。但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,均应注意在保证期间内向债务人提起诉讼(仲裁)、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,否则,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。

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qingfengxiake@qq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文章名称:《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怎么认定(一般保证责任判断标准)》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lawbaike.com/zhishi/023436263.html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